前言
成長有兩種意義:
一,是股東利益成長;
二,是公司成長。
良好的成長,必需要讓股東和公司同步成長。但是,現在YTL已經面臨交叉口了!
若它要維持股東利益,就會犧牲公司成長;若要公司成長,必然會傷害股東利益。
YTL之所以面臨這種困境,那是因為它過往的成長方法,運用已達到極限了!
簡介
YTL,是馬來西亞知名的建築商。
旗艦級公司有:
a) YTLPOWER股權57.25%
b) YTLCMT股權50.76%
c) YTLLAND股權52.88%
d) YTLE股權74.07%
e) Starhill 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股權65.03%
f) 以及超過130間的子公司
各項公司項目細分(2007年):
a) YTLPOWER佔營收63.2%;經營利潤73.1%
b) YTLCMT佔營收19.7%;經營利潤13.3%
c) YTLLAND佔營收4.6%;經營利潤4.3%
d) YTLE佔營收0.36%;經營利潤0.27%
e) YTL公司本身佔營收2.6%;經營利潤1.5%
可見,以建築起家的YTL,已經轉型為公用事業了,全部之中,以YTLPOWER為主業務,YTLPOWER是YTL興衰關鍵。是業務成長的最大貢獻者!
現在,YTL陷入照顧股東權益和公司成長的窘境。
一般上,股東權益和公司權益是相等的,但有時是矛盾的,YTL是屬於後者。
財務
公司自身要成長,必需有一樣東西───資本!
資本來源:(1)內部的現金或股東的荷包;
(2)外部的借款或發行新股給新投資者。
先看看YTL的盈利成長紀錄:
1999=422,577 2000=382,515 2001=330,871
2002=362,365 2003=416,626 2004=709,619
2005=568,343 2006=1,368,919 2007=1,434,321
YTL是從2003年,盈利才開始騰飛,這和YTLPOWER是一致,主要是YTLPOWER的盈利貢獻。
因求發展,YTL大量向外融資,其債務和利息覆蓋率的變化如下:
債務:
1999=2,232,348 2000=2,985,593 2001=3,320,775
2002=9,930,651 2003=13,739,105 2004=16,523,270
2005=15,983,008 2006=25,875,622 2007=17,817,499
在2002年開始大量融資來投資,而盈利成效在2003-2004年開始見效。
利息覆蓋率:
1999=3.80 2000=4.05 2001=3.96
2002=4.09 2003=1.14 2004=1.89
2005=1.74 2006=3.16 2007=1.78
利息覆蓋率在2003年開始大量減少,財務開支增大。
從YTL的盈利、債務和利息覆蓋率的互動變化來看,明顯YTL是通過大量融資來進行發展,再推高盈利的。因此債務和盈利成長的關係是互動的!
融資極限
YTL的利息覆蓋率已達1.78,這已經接近公用事業1.50的極限!
若再考慮YTL的業務還有20多%是非公用事業,那顯然現在的1.78,
已經屬於極限,財務槓桿已用到盡了!
若不知節制,一旦意外發生,YTL就會陷入財務危機中!
尤其現在能源和商品價格都大起,恐對其盈利有影響???
成長選擇
YTL如果求穩,應該停下發展的步伐,先消化現在的成果!
若執意求發展,就會面對股東權益和公司權益的選擇窘境!
因公用事業有相當的穩定性,所以一般傾向發行債券來融資,其利息比較起銀行來得便宜。
以目前YTL的投資回報率低於6%,而銀行貸款利息都在7%以上,因此向銀行貸款不實際。
所以只好用回老路子──發行債券!
若發行的是非轉換債券,會加重財務吃緊,尤其現利息覆蓋率已達極限。
若發行債券所籌款項取得適當的投資成果,那還可混下去,但是風險極高。
而發行可轉換債券的風險會較低些,但會沖淡平均股票數量,原有的股東權益會遭受損失。
如前所說,YTL的融資能力已達極限!
所以未來的成長率不會太高,最多和GDP差不多。
求穩,成長慢;
求快,會因融資而使公司財務風險提高;
而且其增長都是建立在公司成長,股東權益沖淡的情況下。
所以,YTL正陷入繼續成長困境!
http://cblog.cari.com.my/html/69/218069.html
0 评论:
发表评论